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卫生部关于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的意见

时间:2024-06-29 08:15:5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8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的意见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的意见

1989年2月14日,卫生部

前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事业有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尤其经费短缺,致使各地中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鉴于中等医学教育经费由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目前国家对中等卫生学校正常经费标准又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经费标准差别很大。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政策性补贴项目不断增多,物价不断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使学校经费支出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正常经费的增长幅度,而学校的创收能力又很有限,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困难,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改善中等卫生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的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必须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的精神,中等医学教育经费应在卫生事业费中占一定的比例,并应随着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逐年增长,保证学校教学活动能正常开展。
根据国家教委、财政部(86)教计字111号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定额标准,按现行财政体制,可分别由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财力的可能,制定标准。现就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经费标准提出以下意见,供各地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具体定额标准时参考。

一、目前中等卫生学校经费的现状
据黑龙江、吉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江苏、山东等9个六类地区34所中等卫生学校的调查,中等卫生学校正常教育经费的计算方法大体分为三种,一是按每生年平均定额标准计算;二是按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分别定额标准计算;三是按学校规模确定经费总数。拨款形式也分三种,一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直接拨给;二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分别拨给;三是由当地财政部门直接拨给。上述地区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计算拨给的幅度为850--1400元(包括物价和肉价补贴)。
此标准都是在1980至1982年财政体制改革,实行财政包干期间实行的,1983年以后基本没有增加,但学校的实际支出却逐年大幅度增加。
(一)人员费用的增高
人员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助学金和各种补贴等用于教职工和学生的经费。1982至1988年间由于物价上调,各种政策性补贴项目增多和标准提高,以及职称改革增长工资等因素,使人员费用的支出逐年上升。
1.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新增加因素
从1982年到1988年间,按政策规定新增加费用支出因素有副食补贴、肉价补贴、物价补贴、教(护)龄津贴、洗理费、书报费、独生子女费、职工奖金等。据调查每人每月增加经费支出:1982年5.80元,1985年34.70元,1987年30.70元,1988年45.70元,是1982年的7.9倍。
2.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支出上调因素
从1982年到1988年间按政策规定教职工费用支出的上调因素近10种。1982年教职工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72元,1988年为102元,是1982年的1.4倍;出差补助费1982年为0.8元,1988年为3.50元,是1982年的4.4倍;误餐费和进修补助费1982年为0.30元,1988年为1.20元,是1982年的4倍;遗属补助费1982年为13.50元,1988年为36--43元,是1982年的2.7—3.2倍;丧葬抚恤金1982年550元,1988年近1500元,是1982年的2.7倍。
3.学生补贴的增长因素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助学金几年来基本没有变动,而各种补贴(如物价、肉价补贴等)逐年增加。据调查每生每月的助学金和各种补贴:护士专业(包括护士和助产士,下同)学生1983年为22元,1988年为36元,是1983年的1.6倍;其它专业学生1983年为15元,1988年为29元,是1983年的1.9倍。(见下表)
各专业学生助学金和各种补贴费用明细表
单位:元/生、月
----------------------------------------------------------------------------------------------
护 士 专 业 其它专业
助学金 各种补贴 合计 助学金 各种补贴 合计
----------------------------------------------------------------------------------------------
1983年 19.5 2.5 | 22 |12.5 2.5 15
1984年 19.5 5.0 | 24.5 |12.5 5.0 17.5
1987年 19.5 8.5 | 28 |12.5 8.5 21
1988年 19.5 16.5 | 36 |12.5 16.5 29
----------------------------------------------------------------------------------------------


4.人员费用增高的其它因素
(1)部分中等卫生学校由于历史诸原因和特殊情况,造成教职工超编人员的费用支出,挤占国家拨款正常经费。
(2)部分学校专业设置比较多和专业设置不合理,聘请校外兼课人员的费用支出全部占用国家拨款正常经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支出占年度总经费的2.5%。
(3)近几年来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把过去归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划为学校管理。国家对离退休人员的经费专项拨款支出不足部分均挤占学校事业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费用占年度经费的1.8%。
(4)部分中等卫生学校因地理环境和季节的不同,需按期聘用临时工来完成学校各项任务,临时工的费用支出全部挤占年度事业费。据调查,有的学校此项经费支出挤占年度经费1.9%。
(5)由于医疗费的调价,公费医疗费用的支出,挤占学校事业费。
(二)公用费用上调的因素
中等卫生学校的公用费用主要包括公务费、业务费、维修费、购置费和其它费用等。据调查,学校用于教学和生活上的物品价格普遍上调,1988年上调幅度为1982年当时价格的1.4—4.2倍。例如:电费为3.2倍、水费为2.5倍、燃料煤为3.5倍、燃料油为1.4倍、碘化押为2.7倍、铬酸钾为2.5倍、苯酚酮为3.9倍、实验家兔为4.2倍、蒸馏水为2.5倍、蟾蜍为3倍。
学生生产实习费的支出也大幅度增加,据调查1988年的各项费用为1982年的2—4倍。其中,伙食补助为4.4倍,夜餐补助为4倍,保健费为2倍,交通费为2.2倍,实习管理费为2—3倍,伙食管理费为2--3.3倍,杂费为4倍。
(三)学校经费的支出流向不合理
人员费用支出比例大,公用费用支出比例小。从调查三个年度(1982、1985、1988)的经费流向看出:(1)人员费用逐年递增,如1982年为49.9%,1985年为60.6%,1988年为64.6%。(2)公用费用逐年下降,如1982年为50.1%,1985年为39.4%,1988年为35.4%。(3)人员费用支出增多挤占公用费用,二者的比例倒挂越来越严重,如1982年为1:1,1985年为1.5:1,1988年为1.8:1。(4)业务费逐年下降,如:1982年为9.4%,1985年为9.2%,1988年为7.6%。

二、制定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的意见
(一)全国六类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专业的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
根据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85)教职字008号《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规定:学校教职工人员编制和不同规模的学校有一定的比例要求。640生(1:4)的编制为160名教职工,960生(1:4.25)的编制为226名,1280生(1:4.5)的编制为284名,1600生(1:4.8)的编制为333名。由于学校的规模不同,学生与教职工的比例不一样,学生平均分担教职工的工资、补助工资和福利费等金额也不等。因此,不同规模的学校,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也不同,护士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1477—1401元;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为1393—1317元,特殊专业学生经费标准幅度为1641—1565元。
(二)六类地区640生规模的学校不同专业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和计算方法(详见附件: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640生学校规模经费定额标准说明)
1.标准
640生规模的学校,教职工人数应为160名。根据调查测算,护士、助产士专业学生年平均标准经费为1477元;普通专业(医士、中医士、妇幼医士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为1393元;特殊专业(卫生医士、放射医(技)士、口腔医(技)士、检验士、卫生检验士、临床检验士、药剂士、中药士等)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为1641元。(见下表)
全国六类地区640生规模学生年均经费标准表
单位:元/生、年
------------------------------------------------------------------------------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工 资 306 306 306
补助工资 100 100 100
职工福利费 43 43 43
人民助学金 306 222 222
公 务 费 198 198 198
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50 50 100
修 缮 费 72 72 72
图书购置费 24 24 24
业 务 费 348 348 546
学生医药费 12 12 12
其他费用 18 18 18
合 计 1477 1393 1641
------------------------------------------------------------------------------


2.计算方法
(1)工资
据调查,各学校1987年人均月工资为94元,再加上基本工资上调10%的因素,人均月工资为102元,年工资为1224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教职工工资额为306元。即:
102元工资×12个月×160教工÷640学生=306(元/生、年)
(2)补助工资
依据调查1988年补助工资项目有教(护)龄津贴、保健津贴、副食补贴(不包括物价上调的各种补贴如肉补贴等)、报刊费、奖励工资等,年人均金额为400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教职工补助工资额为100元。即:
400元×160教工÷640学生=100(元/生、年)


(3)职工福利费
1988年职工福利费项目有工会经费、福利费、洗理费、抚恤金、遗属补助、独生子女补贴、探亲费等,年人均金额为172元,经测算每生每年分担福利费金额为43元。即:
172元×160教工÷640学生=43(元/生、年)


(4)学生人民助学金和副食补贴
人民助学金护士专业按(100%享受助学金)每生每月19.5元,其他专业按(60%享受助学金),每生每月12.5元。学生副食补贴每生每月6元(不包括物价上调的各种补贴,如肉贴等)。经测算每生每年的人民助学金和副食补贴,护士专业为306元;其他专业为222元。即:
(19.5元+6)×12=306(元/生、年)
(12.5元+6)×12=222(元/生、年)


(5)公务费
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一般维修费、汽车修理费、燃料费、养路费、劳保用品费、宣传卫生费等。每生年均分担金额为198元。
(6)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是指500元以下的小型仪器的购置和大型设备的维修费用。根据专业性质不同,护士专业和普通专业学生每生年均为50元,特殊专业学生,每生年均为100元。
(7)修缮费
属于正常的修缮费用,不包括单项工程2500元以上的大型的建筑、维修项目。根据八六年国家教委关于《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的规定,每生使用面积约30.32M2,根据调查每平方米修缮费为2.4元,每生年分担修缮费72元。即:
2.4元×30m2=72(元/生、年)

(8)图书购置费
根据国家教委(86)教职字010号和(87)教基字008号文件要求640生规模的学校藏书为8万册(每生均为125册)。适用图书平均每生不应少于60册。


学校图书经费每年不应少于15360元。(每生每年为24元)即:
15360元÷640=24(元/生、年)

(9)业务费
包括教学实验、生产实习、讲义、文体、师资培训和教学杂支等项目。护士专业和普通专业每生每年为348元,特殊专业每生每年为546元。(见下表)
不同专业每生每年业务费明细表
单位:元/生、年
--------------------------------------------------------------------------------------------
教 生 讲 文 教 师 招
学 产 学 资 生 合
实 实 义 体 杂 培 毕
验 习 支 训 业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计

--------------------------------------------------------------------------------------------
护士、普通专业 120 120 12 24 18 36 18 348
特殊专业 300 120 12 24 36 36 18 546
--------------------------------------------------------------------------------------------


(10)学生医疗费
每生每年12元。
(11)其他费用
每生每年18元。此项包括托儿所费用。
(三)其它项目经费
其他项目的经费均不应计入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内,要另行计算拨款。
(1)学生和教职工的肉价补贴和物价补贴经费不属于卫生事业经费内列支。
(2)离退休人员经费应单独拨款。
(3)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长期合同工的管理费与保险费应单独计算。
(4)其它地区性经费项目,如北方的冬季取暖费、南方的防暑降温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补贴等地区性经费项目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单独拨款。例如黑龙江省的冬季取暖费按六个月取暖期计算,每生分担取暖费为228元(月均38元)。
(5)学校的基建经费(包括2500元以上的修缮经费)和专项设备经费应单独拨款。
(四)经费标准计算方法
规模不足640人的,仍按640人规模经费标准计算。其他规模的学校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公式为:
1.学生年平均经费标准计算公式
K--K1
R=R1--1------------(R1--1--R1--2)
K2--K1
注:R 代表学生经费标准。
R1--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
准。
R1--2 代表96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
准。
K 代表学校规模。
K1 代表640人规模。
K2 代表960人规模(K3、K4分别代表1280
人、1600人的规模)。
2.学校年经费总额计算公式
X=〔R1.a1+R2.a2…+M.b.(a1+a2+…)〕
.(1+n)
注:X 代表学校年经费总额。
R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经费
标准。
R2 代表640人规模特殊专业学生经费
标准。
a1 代表640人规模普通专业学生人数。
a2 代表640人规模特殊专业学生人数。
M 代表取暖费、降温防暑费和离退休费
等月定额标准。
b 代表取暖、降温防暑等月份。
n 代表地区差价系数和物价系数的总
和。

例:六类地区北方的一所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人数800名,其中普通专业学生500名,特殊专业学生300名,冬季取暖期为四个月,全年经费应为:
800--640
普通专业学生经费标准=1393------------------×
960--640
(1393--1366)
=1379.5(元/生、年)
800--640
特殊专业学生经费标准=1641------------------×
960--640
(1641--1614)
=1627.5(元/生、年)
学校年经费总额=1379.5×500+1627.5×300
+38×4×(500+300)=1299600元

三、执行本《经费标准》的说明
1.本经费标准是以八十年代中下期国民经济的情况和物价水平制定的基本标准,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或物价调整的因素进行定期的调整,切实体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使中等医学教育经费在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例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年平均的教育经费标准
都有逐步的增长。其增长幅度应高于当地年度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
2.学校规模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规模的大小与学校经费多少成正比关系。只有挖掘学校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扩大招生数,有了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教育经济效益,加速中等卫生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各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条件达到和扩大学校规模,充分发挥办学经济效益。
3.学校专业设置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专业的合理设置与学校经费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个学校专业设置不宜过多,以3—5个为宜,按照专业性质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教学人员的作用和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4.学校编制与经费的关系
学校编制与经费的关系非常重要,只有根据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人员编制标准》进行合理定编,充分发挥在编人员的作用,才能缩减人员费用支出,增加公用费用,尤其是业务费的支出比例,保证教学计划的落实和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各学校应控制和调整好教职工人员编制。对列为全国重点学校、专业设置在六个以上和学校情况特殊,如学校地处远郊区,远离生活物品供应点,或地处高寒地区所增加编制人员的费用可另行计算。对已达到规模而缺编的学校,结余的经费可用于公用费用上。
5.学校经费流向结构与经费的关系
合理的经费流向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只有当公用费用的比例大于人员费用的比例时,学校的经费才能保证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本《经费标准》的经费流向结构主要体现在扭转人员费用与公用费用的支出比例倒置的关系。(见下表)
学校经费流向结构表
单位:%
------------------------------------------------------------------------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人员费用
工 资 19.4 20.6 17.4
补助工资 6.3 6.6 5.7
职工福利费 2.7 2.8 2.4
离退休人员费用 6.7 6.7 6.7
人民助学金 19.4 14.9 12.6
合 计 54.5 51.6 44.8
公用费用
公务费 12.5 13.3 11.3
购置费 4.6 4.9 7.0
修缮费 4.5 4.8 4.1
业务费 22.8 24.2 31.8
其他费 1.1 1.2 1.0
合 计 45.5 48.4 55.2
------------------------------------------------------------------------
注:为了便于对比,表中离退休费用占6.7%是依据原流向结构的比例,加入本标准中计算的。
6.本《经费标准》与其他类别地区的关系
本《经费标准》是以六类地区为基础测算的,结合多数中等卫生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制定的基本标准。经济发达地区和高类别地区中等卫生学校的经费标准应高于此标准,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经费标准。

附件: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640生学校规模经费定额标准说明
一、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定额标准
单位:元/生、年
----------------------------------------------------------------------------
专 业 640生 960生 1280生 1600生
----------------------------------------------------------------------------
护 士 1477 1450 1427 1401
普 通 1393 1366 1343 1317
特 殊 1641 1614 1591 1565
----------------------------------------------------------------------------
注:1.护士专业包括护士、助产士专业
2.普通专业包括医士、中医士、妇幼医士专业
3.特殊专业包括卫生医士、放射医(技)士、口腔医(技)士、检验士、临床检验士、卫生检验士、药剂士、中药士专业。
二、640生学校规模中等卫生学校经费定额总表
单位:元/生、年
----------------------------------------------------------------------------
项 目 护士专业 普通专业 特殊专业
----------------------------------------------------------------------------
工 资 306 306 306
补助工资* 100 100 100
职工福利费 43 43 43
人民助学金* 306 222 222
公务费 198 198 198
设备购置及维持费 50 50 100
图书购置费 24 24 24
房屋修缮费 72 72 72
业务费 348 348 546
学生医疗费 12 12 12
其他费用 18 18 18
合计 1477 1393 1641
----------------------------------------------------------------------------
*不包括调整物价的各种补贴,如肉价补贴等(下同)。
三、基本工资
------------------------------------------------------------------------------
教工人均 每生人均
标准(元) 标准(元) 备 注
------------------------------------------------------------------------------
教工与学生比例 1:4
教工人数 160
------------------------------------------------------------------------------
人均月工资 102 25.5 包括技术职务兑现和增资
10%因素
人均年工资 1224 306
全校年工资额(元) 195840
------------------------------------------------------------------------------
四、补助工资
单位:元
--------------------------------------------------------------------------------------------
项 目 教工年 每生年 备 注
均标准 均标准
--------------------------------------------------------------------------------------------
取暖补贴或防暑降温补贴 12.8 3.2
标准0.58元/月,享受面
粮煤补贴 9.2 2.3 33%
标准6—15元/月,享受
保健津贴 39.5 9.88 面65%
交通补贴 13 3.25
加班享受面5%,夜餐值班
夜餐费 4 1 50%
副食补贴 60 15 标准5元/月,享受面100%
教龄津贴 37.8 9.45 标准3、5、7、10元/月,享受
面60%
班主任津贴 3.7 0.92 标准7元/月,享受面8.5%
面60%
标准20--35元/年,享受面
报刊津贴 40 10 100%
奖金 180 45 标准180元/年,享受面
100%
合 计 400 100
--------------------------------------------------------------------------------------------
五、职工福利费
单位:元
----------------------------------------------------------------------------------------
项 目 教工年均 每生年均 备 注
----------------------------------------------------------------------------------------
福利费 36 9 标准3元/月
工会经费 32 8 工资总额2%
丧葬和抚恤金 11.8 2.95 按财政部(86)276号,
病故的一次性抚恤金为
十个月工资额
遗属补助费 10.4 2.6
探亲车船费 5.9 1.48
独生子女保健费 15.9 3.97
标准4元/月,享受洗理费
48 12 100%
洗理费
其他 12 3
合计 172 43
----------------------------------------------------------------------------------------
六、人民助学金及副食补贴
单位:元
------------------------------------------------------------------------
人民助学金 副食补贴 每生年均
------------------------------------------------------------------------
护士、助产士专业 19.5 6 306
其他专业 12.5 6 222
------------------------------------------------------------------------
七、公务费
----------------------------------------------------------------------------------------------------------
每生月均
项 目 说明
标准(元)
----------------------------------------------------------------------------------------------------------
办公费 0.4 办公用品、用具、行政印刷费用等。
邮电费 0.5 邮政、电讯、电话费用。
水电费 4.1 学校用水、电费用(不包括伙食用水电费)。
差旅费 3 工作人员市内外公出,教学学术活动,进修学习等旅费、误
餐补助,经批准的外地就医车船费、调干旅费等。
机动车船维持费 4.8 各种车船的修理,车辆保险,牌照费、燃料费、养路费等。
行政设备维修费 0.5 各种家具和其他行政设备的维护修理费。
宣传费 0.3 公用报刊费、宣传教育材料、画报、照片等费用。
杂支费及卫生用具 1.5 公用杂品、零星用具、锁、电灯用具等及缴纳卫生费、购买卫
生清扫用具等。
劳动保护用品 0.4 教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饮水燃料 1.0 教职工学生饮用开水、洗用热水用燃料。
每生月均 16.5
每生年均 198
----------------------------------------------------------------------------------------------------------
八、设备购置及维持费
------------------------------------------------------------------------------
每生年均
说明
标准(元)
------------------------------------------------------------------------------
普通专业 50 大型设备的维持费用和单价在500元以下的小型设备的
正常购置费用。
特殊专业 100
------------------------------------------------------------------------------
九、图书购置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2
每生年均 24
--------------------------------------------------
十、房屋修缮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平方米月均 0.2 此属于正常修缮费用,不包括单项工程2500元以上的大
型建筑维修的费用,每生均建筑面积30.32m2是国家教委
每平方米年均 2.4 87年教基字008号文中的定额。
每生按30m2计算 72.0
----------------------------------------------------------------------------------------
十一、业务费
----------------------------------------------------------------------------------------------------
普通专业每生 特殊专业每生
项 目 说明
月均标准(元) 月均标准(元)
----------------------------------------------------------------------------------------------------
教学实验消耗的各种材料费、试剂、低值易
教学实验费 10 25 耗的工具、器具、玻璃器皿、实验动、植物等
费用。教学仪器设备保养修理费用。
生产实习费 10 10 学生生产实习期间的伙食补助、夜餐费、保
健费、车船交通费、向实习单位缴纳的实习
管理费、伙食管理费、杂支等。
资料讲义印刷费 1 1 资料、讲义材料费用、教学印刷费。
购置各种低值体育器械,文娱器具用品、运
文体费 2 2
动服、运动设备修理费及运动会经费
教学杂支 1.5 3 动物饲料,教学用粉笔等费用。
师资培训费 3 3 师资学习费用。
招生及毕业费 1.5 1.5 学生招生及毕业费用。
每生月均 29 45.5
每生年均 348 546
----------------------------------------------------------------------------------------------------
十二、学生医疗费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1 学校医疗保健费用。
每生年均 12
------------------------------------------------------------------
十三、其他费用
------------------------------------------------------------------
标准(元) 说 明
------------------------------------------------------------------
每生月均 1.5 学校托儿所、排污、街道卫生等
每生年均 18 其他费用。
------------------------------------------------------------------


白城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试行)

吉林省白城市人民政府


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城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白城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二OO二年七月二十二日
           白城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维护举办者、教育机构及其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吉林省《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审批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社会力量办学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文化补习、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
  第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负责审核、审批和管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职能部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社会力量办学资格审核审批,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教育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当依照社会力量举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
  第四条 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审批权限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大学专科以上的高等学校由省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初中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小学、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由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二)市所属学校面向社会举办文化补习、短期培训及各类专修(培训)学校,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县(市、区)所属学校面向社会举办文化补习、短期培训及公民个人举办的文化补习、短期培训班,由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条 申办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主办者应具有法人资格,申请举办教育机构的个人,应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管理者应具备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二)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三)教师应具有相应的合格学历和教师资格,教师配备及学历标准参照系列国民教育学校相对应的标准执行。
  (四)有符合办学需要的教学场所,必要的教学设施及实验实习基地,教学设施配备应达到国家、省的有关标准。
  (五)办学单位有足够的注册资金和合法、稳定的经费来源,注册资金可根据办学规模确定,中学不得低于50万元,小学不得低于30万元。
  第六条 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审批程序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申请。由主办单位或个人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填写《白城市社会力量办学审批登记表》,并提供以下资料:
  1、申办报告;
  2、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
  3、拟任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以及拟聘教师的资格文件;
  4、拟办教育机构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文件;
  5、拟办教育机构的章程和发展规划;
  6、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联合举办教育机构的,还应当提交联合办学协议书。
  (二)审核。教育行政部门对主办单位或个人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核查,并实地查看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等。
  (三)审批。经审核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同意办学的申办者下发批准文件,由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第七条 设定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名称应当确切表示其类别、层次和所在行政区域。未经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际"等字样。
  第八条 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基础教育学校,除经费来源以外,在其他各方面应享有与同层次公办学校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并保护参与办学者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在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选用、教师聘用、学籍管理以及其它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并组织对办学单位的教学质量、办学方向、资产财务管理进行评估。
  第十条 办学单位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管理制度,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帐簿。
  第十一条 办学单位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办学单位提出,经审批机关审核提出意见,由财政部门、物价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根据教育、教学成本和接受资助的实际情况核定。
  第十二条 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所得合法资金,在留足学校发展资金后,可适当安排经费奖励学校举办者。
  第十三条 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变更与解散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改变名称、性质、层次,应当报审批机关批准;变更其他事项,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合并,应当进行财产清算,并由合并后的办学机构妥善安置原在校学生。
  (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董事会或者举办者根据办学机构的章程规定要求解散的,或因故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均应当解散。
  (四)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解散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审批机关可以予以协助。实施义务教育的办学机构解散时,审批机关应当安排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继续就学。
  (五)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解散,应当依法进行财产清算。在清算时,应当首先支付所欠教职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清算后的剩余财产,返还或者折价返还举办者的投入后,其余部分由审批机关统筹安排,用于发展社会力量办学事业。
  (六)审批机关对解散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应当予以公告,并通知其交回办学许可证和印章,予以封存。
  (七)教育机构解散时,须由审批机关核准。
  第十四条 举办者虚假出资或在教育机构成立后抽逃资金的,由审批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照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处应出资金额或者抽逃资金额2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伪造、变造和买卖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办学单位超过经核定的项目和标准滥收费用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退还多收的费用,并由财政部门、价格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办学单位不确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占经常办学费用的比例,或者不按照确定的比例执行的,或者将积累用于分配或校外投资的,由审批机关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依照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五十四条的规定,由审批机关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或者予以接管。
  第十八条 教育机构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由审批机关限期整顿,并对其警告;情节严重或者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审批机关依照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或者予以接管。
  第十九条 审批机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或者对所批准的教育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教育机构实施监督管理中收取费用 的,退回所收费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白城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OO二年七月十五日

北京市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实施办法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实施办法
市政府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的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 以下简称基金)由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设立,统一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基金以贷款方式实行有偿使用。贷款业务委托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以下简称建设银行)办理。
第三条 基金从市环保局每年征收的超标排污费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资金中提取25%。
历年超标排污费的未用部分全部纳入基金。
贷款利息、滞纳金和挪用贷款的罚息,除按国家规定支付建设银行的手续费外,其余全部纳入基金。
第四条 基金贷款计划由市环保局会同市财政局按照市计委下达的基本建设年度计划确定。市财政局按第三条规定的比例从解缴入库的超标排污费中定期拨入市环保局在建设银行开立的“基金专户”。
第五条 基金贷款对象为向市环保局缴纳超标排污费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六条 基金贷款使用范围为下列项目:
一、市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
二、“三废”综合利用项目;
三、污染源治理示范项目;
四、为清除污染,实行并、转、迁单位的污染源治理项目;
五、市环保局确定的其他治理污染源项目。
第七条 在基金贷款对象和使用范围内, 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可以申请使用基金贷款:
一、按规定缴足超标排污费;
二、项目经过可行性研究,切实可行;
三、自筹资金占投资总额的40%以上;
四、具备偿还贷款能力。
第八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可优先安排使用基金贷款:
一、市限期治理项目;
二、污染严重,亟需治理的项目;
三、自筹资金占投资总额60%以上的项目。
第九条 申请使用基金贷款的单位, 必须填写市环保局统一印制的《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贷款申请表》,附具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经其市级主管部门预审,建设银行核实偿还能力后,报市环保局(中央在京单位直接向市环保局申请)审批。
第十条 贷款申请经市环保局批准后, 由建设银行同使用贷款单位签订协议,按照协议投放贷款。
建设银行应当监督贷款的使用,催收本息,并按季向市环保局报送贷款投放和回收报表。
第十一条 贷款期限不超过3 年, 利息按季结清。贷款利率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使用基金贷款的污染源治理项目, 在正式投产或者使用前,须经使用贷款单位的市级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由使用贷款单位向市环保局提交《污染源治理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经市环保局批准,方准投产或使用。中央在京单位的项目,由市环保局直接组织验收。
对按期完成治理项目,验收合格并且治理效果显著的单位,经市环保局批准,可豁免一定数额的贷款本金。
第十三条 贷款本息由使用贷款单位用下列资金偿还:
一、自有资金;
二、“三废”综合利用利润留成;
三、上级拨给的污染源治理资金。
偿还贷款数额较大,使用上列资金还款确有困难的单位,经市财政局批准,从项目投产使用之日起,可按贷款项目投产或使用前一年度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数额逐年偿还,但还款时间自贷款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第十四条 使用贷款单位要求变更或解除贷款协议,应通知建设银行,并报市环保局批准。
第十五条 使用贷款单位应当按期偿还贷款, 结算本息。逾期未还的,由建设银行按照有关规定加收罚息,在贷款还清前不再批准使用基金。
第十六条 使用贷款单位挪用贷款的, 建设银行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并按所挪用贷款的数额,加收罚息。对直接责任者和单位负责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 由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区、县设立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1989年11月1 日起施行。



1989年10月25日